国内久久久久影院精品,99re7在线精品免费视频,国产美女一级特黄毛片,一级毛片在线免费看,亚洲午夜网,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,国产精品亚洲第五区在线

關注微信
小程序

家庭農場激發(fā)農業(yè)生產活力

作者: 本站發(fā)布時間:2013年05月07日 收藏

  “家庭農場”是實現農業(yè)適度規(guī)模經營的一種有效方式,可以激發(fā)農業(yè)生產活力。現代化的家庭農場是什么樣貌、有何特征?歐洲是家庭農場的發(fā)源地,并經歷了100多年的發(fā)展,或可讓我們管中窺豹。

  荷蘭

  高科技深入到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

  阿納姆位于荷蘭東部,是座省會城市,卻被數以百計的各種養(yǎng)殖農場重重包圍。這里大多數農場的特點是家庭式經營、科學養(yǎng)殖,產業(yè)化管理。

  在距阿納姆不遠的杜溫小鎮(zhèn),我們參觀采訪了烏林柯先生的奶牛場,院前是一大片綠茵茵的草地,還有兩個巨大的牛棚。這是當地比較典型的一個家庭農場,由烏林柯夫婦倆經營,沒有任何雇工。40歲出頭的烏林柯,身穿連身背帶褲、腳蹬沾著泥土、雜草和牛糞的高筒靴,但言談舉止溫文爾雅。烏林柯說,他早年就讀于荷蘭一所農業(yè)大學的乳牛養(yǎng)殖專業(yè),畢業(yè)后繼承了父親的奶牛場,存欄由原來的50多頭奶牛發(fā)展到現在的180多頭,均為新一代優(yōu)良品種。從牛的喂養(yǎng)、牛棚清理和擠奶到小牛接生等,全都是他們自己搞定。記者有些疑惑,每天如此大的工作量,他們怎么能承受得了?烏林柯隨即帶我們走進緊靠牛棚的擠奶房,展示他們非常得力的好幫手——機器人。

  這臺機器人“三頭六臂”,正在精準、有序地給牛擠奶,而且點滴不漏。每頭牛的耳朵上都有一個黃色的標碼簽,這是機器人識別它們的信號??刂破鞯男∑聊簧巷@示出擠出的奶量等數據,每頭牛的日產量30至50升。機器人24小時“連軸轉”,擠出的奶自動輸送到一只巨大的不銹鋼儲奶罐中,保持在3.5攝氏度恒溫,確保奶汁新鮮而不變質。

  烏林柯家的牛奶專供荷蘭**大的食品公司菲仕蘭·坎皮納。每隔3天,公司的運奶車來取一次奶,通過連接管自動完成。他拿出如小拇指大小的試紙說:“只需滴一滴牛奶在試紙上,再將試紙放到指定的檢驗機上,就可以鑒定出奶的各種成分含量。每次公司來取奶時,都要進行嚴格質檢,收購價也不一樣,要根據當天牛奶的含脂量等各種指標而定,如果質檢發(fā)現有安全問題,公司一定拒收,毫不猶豫。至于銷售問題,烏林柯根本不用犯愁,高質牛奶產多少,公司就收多少。

  因此,科學飼養(yǎng)、確保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安全成了烏林柯的經營準則。他的工作間有兩臺電腦,與擠奶機器人裝置連接,再加上**核心的兩套智能化分析管理軟件,整個系統(tǒng)的投資在20萬歐元以上。烏林柯按動鼠標,指示電腦屏幕上的圖譜和曲線。他說,在電腦里,每頭牛都有自己的一整套檔案,天天測試記錄,包括牛的健康狀況、飲食情況和營養(yǎng)分析等,還可根據每頭牛的體質測算出當天應當產奶的數量。如果實際產量低于這個數,就顯示它有異常情況,或是健康問題,或是飲食結構問題,并及時對癥處理。他還強調說,若某頭牛的乳頭發(fā)炎,電腦系統(tǒng)提前兩三天就可測出,其奶汁只能拿去喂豬,絕對不可混入儲奶罐。換言之,乳制品安全要從源頭抓起。

  原來,烏林柯夫婦正是靠這些現代化設備和高智能的電腦管理系統(tǒng)來科學經營自己的農場,不僅奶牛產奶量高,而且質量上乘,從未出現過被公司拒收的安全問題。烏林柯說,雖然他是大學科班出身,但也需要不斷學習有關養(yǎng)牛的新知識,掌握新技能。他經常參加當地和全國舉辦的農業(yè)博覽會,還參加地方政府和行業(yè)協(xié)會舉辦的各種講座和短期培訓班,和其他農場主朋友們一起上課,交流經驗。妻子丹妮拉還告訴記者:“鄰居朋友如果新建了農場或置辦了新設備,我們都會去參觀學習,看自己家的農場設施在哪方面需要更新?lián)Q代,保證跟上**先進的技術和理念。”據介紹,他們家2008年購入機器人和配套設備、軟件,先后兩次共投入了22萬多歐元。

  對于奶牛場的經濟效益,烏林柯說,收購價格平均每升35歐分,日產奶2000多升,除去各項開支,實際利潤并不多,夠全家生活之用。“雖然干活很辛苦,但我們喜歡這種農村生活,空氣清新,工作自由,樂在其中,還計劃再擴大奶牛存欄數量”。

  烏林柯先生的奶牛場是荷蘭乃至整個歐洲家庭式農場的一個縮影,很有代表性。正是這些現代化的家庭農場、農業(yè)合作社和各種行業(yè)協(xié)會的共同努力,把荷蘭打造成了全球第三大農產品出口國,其中僅奶制品年出口額就高達大約25億歐元。

  荷蘭農業(yè)之所以能實現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除了有利的自然條件外,關鍵在于政府大力扶持,農業(yè)科研、推廣和教育“三位一體”,形成良性互動。集約化經營、高技術生產、現代化管理和注重環(huán)保,給荷蘭農業(yè)帶來高產、高質和高附加值。此外,長期以來歐盟一直實行“共同農業(yè)政策”,農業(yè)專項補貼占其預算支出的比重高達40%,荷蘭廣大農場主自然受益匪淺。(記者 張亮 劉歌)

  法國

  農會資助家庭農場

  克勞德·莫里索居住在距巴黎市約90公里車程的糧食大省塞納—馬恩省。一家人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經營的家庭農場占地240公頃,每年可產大約600噸小麥、350噸大麥和5000噸甜菜,農場同時也飼養(yǎng)羊、雞和兔子,還兼營旅游業(yè)。

  家庭農場分工明確,克勞德負責全面管理,妻子瑪麗向游客和學生開辦“農業(yè)課堂”;兩個兒子中,梵尚打理店鋪主管自家農產品的銷售;皮埃爾負責種地和操作各種機械;此外農場還雇了一名工人養(yǎng)雞養(yǎng)羊。

  根據法國農會提供的信息,法國大約有50萬個家庭農場,農場平均使用勞動力1.5人,像克勞德家這樣有5個勞動力的家庭農場在法國并不多見。

  克勞德告訴記者,為了解決農作物的銷售問題,他們加入了當地一家專門從事谷物生產和銷售的農業(yè)合作社。

  這家合作社的具體運作方式是,由大約600名農業(yè)生產者組成的股東大會選出合作社主席和執(zhí)行委員會成員,負責打理合作社日常的銷售和供應事務。執(zhí)行委員會每月召開一次會議,討論合作社的生產、銷售事宜,年底舉行一次所有股東參加的全體大會。

  根據克勞德與合作社簽訂的合同,他家的小麥等農作物在收割后由合作社以統(tǒng)一價格集中收購,如果當年的市場價格上漲,合作社需要再付給克勞德那部分差價,如果市場價格下降,損失則由合作社承擔。

  法國農會主席居伊·瓦瑟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,法國的農業(yè)合作社在19世紀末就已出現,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農民和農業(yè),抵御市場帶來的風險。

  瓦瑟爾說,農會、銀行對農民也有多種扶持。法國對農業(yè)的補助直接體現在貸款利率上。近15年來,盡管政府對農業(yè)的直接投資少了,但是法國農業(yè)信貸銀行的貸款利息卻一直在下降。35歲以下的農業(yè)生產者還有機會享受無息貸款。農會還幫助農戶建立網站,或者每年定期組織實體農貿市場,幫助農民打通銷售渠道。

  瓦瑟爾說,從戴高樂時代起,法國就逐漸把管理農業(yè)的權力下放到了農民手中。例如,法國農會成立于上個世紀20年代初,是一個代表農民利益、與公共機構進行對話的民間組織。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,它逐漸代替政府機關,開始承擔農業(yè)方面的公共使命,包括制定農業(yè)政策,為農業(yè)生產,銷售全過程提供咨詢和服務等等。農會主席等主要成員都是農民,由選舉產生,瓦瑟爾本人就在中央大區(qū)的盧瓦爾—謝爾省經營著一家農場。農會在全國共分布著4200名成員,負責聯(lián)絡地區(qū)范圍內的農場,代表本地農民的利益。

  在法國,相比政府農業(yè)部,農會和合作社是更為活躍有效的組織,它們把單個的農業(yè)生產者緊密地聯(lián)系起來,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網絡。瓦瑟爾認為,農民應當成為這個行業(yè)的主人,“因為只有他們對土地了解**深、感情**深,是**負責任的管理者”。(記者崔悅)

  德國

  代代相傳的經營

  西爾克·基爾斯騰是位女農場主,有兩個兒子馬克西和莫利茨。

  19歲的大兒子馬克西正開著拖拉機在田里平整土地。(如圖二,本報記者黃發(fā)紅攝)“一要把冬天集中堆放的牛糞均勻地分散到地里,二要把土地平整好準備種玉米。”馬克西一邊嫻熟地操作拖拉機,一邊給記者介紹。

  “拖拉機我也能開,哥哥干的活我都會!”一旁14歲的弟弟莫利茨對記者說:“我們都是跟爺爺學的。”

  “沒錯,兩個兒子和爺爺,是農場干活的主力,大多數勞動都由他們承擔。”基爾斯騰說。她家的農場在德國東部勃蘭登堡州,大約有160公頃的耕地,有一半是自己家的,另一半則是租種的。馬克西和莫利茨并沒有輟學,只是在每天放學后、周末以及假期在農場幫忙。因為全都是機械化作業(yè),所以兩位“少年農民”就基本可以耕種這么大一個農場的土地。農場還養(yǎng)了75頭牛,主要由她負責。丈夫有一個工作間,和兩名雇員做一些門窗類木工。奶奶則給全家人做飯。

  “說到底,農機才是干活的主力。”基爾斯騰說,家里有大大小小20多臺農機,從播種、翻土、施肥、灑藥到收割,各種機械一應俱全。僅拖拉機就有7臺,可以牽引不同的耕種設備,在不同規(guī)模的農田作業(yè)。牛欄里像喂食、擠奶、清掃牛糞這些活,也都是通過機械完成,真正需要人力的很少。

  75頭牛中有40頭奶牛,每天產奶約800升,養(yǎng)牛是農場的主要經濟收入。她每年允許銷售的牛奶配額為300噸。160公頃的土地中120公頃用于種植牧草養(yǎng)牛,40公頃用于種植玉米、燕麥、黑麥這些糧食作物。糧食的40%也用于喂牛,其余的60%才用于出售。

  基爾斯騰說農場的收入完全可以維持家用,“還可以有很多時間跟家人在一起,我很享受這樣的生活”。

  馬克西和莫利茨未來都愿意接手家里的農場,繼續(xù)在家當農民。馬克西再過一年就考大學了,他想報考農學專業(yè)。弟弟莫利茨則想學機械維修,這樣以后可以自己維修農機。“從小在農村長大,喜歡農場的自然環(huán)境和動物”,莫利茨說。“家里有網絡,去**近的城市只有6公里,這里的生活條件不比城里差,環(huán)境更好。”哥哥馬克西說:“知道要做什么,就不用為未來操心。”

  “他們是現代農民。”基爾斯騰驕傲地說。馬克西還是當地一支樂隊的電子吉他手,經常和樂隊去周邊城市和柏林演出。“經營農場和上大學、做音樂并不沖突,在農場干活還可以給他的音樂創(chuàng)作帶來靈感。家里的農場讓朋友們都很羨慕”。

  柏林洪堡大學農業(yè)教授西爾克·許特爾對本報記者表示,像基爾斯騰這樣的家庭農場在德國農業(yè)生產中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。這些農場在二戰(zhàn)前就開始實現機械化耕種,二戰(zhàn)后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。上個世紀50年代,一個農場只能養(yǎng)活10人,而到了2010年,同等面積農場大約可以養(yǎng)活150人,效率大大提高。

  許特爾指出,家庭農場有朝著更大規(guī)模發(fā)展的趨勢,整體數量在減少?,F代農機價格昂貴,會給家庭農場帶來較大經濟壓力。通行的做法是幾個農場聯(lián)合,共享農機。“家庭農場的發(fā)展需要比較穩(wěn)定的土地所有權關系,這樣可以給農民一些長遠規(guī)劃的空間。”許特爾說。(記者  黃發(fā)紅)

分享到:
新聞來源地址: http://xj.people.com.cn/
  • 暫無評論
加載更多